西域楼兰到底做了什么-为什么诗词中常见“斩楼兰”“破楼兰”? - 全文

来源:名资汇网 作者:caiji007 2023-08-22 05:35:01
分享到:

中国的边塞诗文中,常常可以读到一些愤世嫉俗的古诗词,比如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“辞君一夜取楼兰”“愿为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”这些也是广为流传,为何古代人一直在诗文中写下“破楼兰”,楼兰和中国究竟有什么血海深仇?

实际上大家都知道,它是诗文中的一种写法,替代。就是说应用“楼兰”这一语汇来借代中国北方的所有游牧民族。可是为何那时候的诗人一直要用“楼兰”来代指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呢,而不用其他语汇来替代呢?

这还要说到楼兰的所[文]在位置了,他所处的[章]地方历来都是中华王[来]朝北上的战略要地。[自]楼兰古国在公元前3[历]世纪就已经建国,他[史]是古丝绸之路上,从[大]敦煌西出阳关以后的[全]第一站。

楼兰西通且末、精绝、于阗;往北又可以抵达车师;西北望去,焉耆就在眼下,当初的楼兰是古丝绸之路的喉咙要道。因此要想操纵古丝绸之路,还要操纵楼兰。而操纵了楼兰,就相当于占有了整个西北联接河西走廊的战略要冲,因此,楼兰就变成了那时候汉帝国和匈奴的战略要地。

在西域36国当中,楼兰是最早的一个,同别的的西域国家一样,是一个城邦国家。那时候楼兰最兴盛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只有14000余,兵士3000人,就这样,在西域列国中,楼兰也算作一个泱泱大国了。

可是他们和强劲的汉朝及其粗暴的匈奴对比,只不过一只蚂蚁。因此楼兰为了可以在西域存活下来,常常是首鼠两端。在西汉时,各自派遣质子到汉朝和匈奴臣服在两国之间,可是他又常常协助匈奴,打劫古丝绸之路上的汉朝商队和特使。

依据《汉书》中的记述:“楼兰、姑师当道,苦之,攻劫汉使王恢等,又数为匈奴耳目,令其兵遮汉使。”因此楼兰让汉帝国如鲠在喉。最终汉朝在恨之入骨的状况下选择“破楼兰”。

公元前109年,汉武帝在张骞的提议下,派将军赵破奴带兵数万,攻克了楼兰城。在攻克了楼兰以后,还战俘了楼兰王,并把他带到了汉廷。汉武帝见到楼兰王以后非常气愤,怒斥他为虎作伥,出尔反尔。可是楼兰王很淡定从容地回应说:如果不投奔两人中间,我们就没有办法存活下来。汉武帝在听见这话以后,感觉他说的也非常的有些道理,因此汉武帝体谅他的困难,将他放入了楼兰,楼兰从此消停了一段时间。

来到公元前92年,楼兰王病故,楼兰期待汉朝可以放当时的质子归国,变成新的楼兰王。可是那位质子由于触犯法律,已经被宫刑,变成了太监。一个太监如何可以回来当王?因此,汉朝拒绝了楼兰的恳求。无可奈何的楼兰国也只有改立别人为王。可是新王在称帝没两年以后,又去世了。匈奴知道那件事儿以后,马上抢在汉朝以前,把在匈奴的质子送到楼兰,变成了楼兰王。汉朝在知道那件事儿以后,后悔不迭,只有想办法拯救。

以后汉帝国派遣特使[网]出使楼兰,让新的楼[文]兰王入朝觐见,接纳[章]皇上的任职和赐予。[来]殊不知楼兰王在皇后[自]的劝导下,用“刚立[历]为王,需勤恳施政”[史]为由,拒绝了汉帝国[大]的规定。以后楼兰又[全]开始像之前一样频繁[网]争夺汉朝商人,发兵[文]进攻汉使,断开了汉[章]朝和西域列国的通道[来]

因此在公元前77年,霍光派遣傅介子去暗杀楼兰王。傅介子抵达楼兰后,假称汉朝要赐予楼兰王,因此就宴客邀约他。而在酒席上,傅介子和楼兰王饮酒作乐,把酒言欢,就在楼兰王喝醉酒的情况下,傅介子坚决着手,杀掉了楼兰王,斩下了他的头颅。

傅介子马上就向手足无措的楼兰官员讲出了汉帝国皇上的旨意:楼兰王不遵循汉朝皇帝的指令,协助匈奴肆意妄为,如今已经被杀了。大家别人要是可以归附大汉,就既往不咎。因此楼兰众臣都表达顺从。之后傅介子立尉屠耆为新王,而且给他们赐予了汉朝婢女做为皇后。以后也是派遣汉朝官员领着部队在伊循屯田驻守,用于监控楼兰的一举一动。

没多久以后傅介子又把楼兰更名为鄯善,迁都来到扞泥城,楼兰也宣布变成汉帝国的属国,来到公元448年,楼兰最后被北魏杀死,此后就变成了一个历史故事。

历史大全内容创作者
    标签